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主题:政府,您得永远醒着(“人民网舆情”专栏)

访谈时间:2010年2月22日 15:00

b  嘉宾:毛寿龙,北京大学政治学博士,曾任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主任、行政管理学研究所所长,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与公共安全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制度分析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政治理论与政策分析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政府管理与政治发展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群体性事件专家

  主持人:韩长青: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

舆情背景:2月20日下午到21日凌晨,山西省的晋中、太原、吕梁、长治、阳泉、榆次、清徐等地出现“地震谣言”,并造成部分群众情绪紧张,走出家门,露宿街头。21日6点20分,山西省地震局发布公告称:“‘近日有地震’的传言,请大家不要信传。保持正常生活、生产秩序。根据《地震预报管理条例》,只有省政府才能发布地震预报,其他任何单位、个人都无权发布。”

《山西青年报》曾报道,有些太原市民收到短信,称太原各大医院正在搞防震演练,并且储备医疗用品,因此有传言太原可能会产生破坏性地震。当时,山西省地震局办公室相关负责人曾对该报记者表示,地震谣言源于市民对地震应急演练的误解:“在1月6日至13日,根据省政府安排,省地震局对全省地震应急预案实施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很多部门根据预案进行了地震应急演练,这本是正常活动,却被部分市民误认为要发生地震了。”

太原市地震局办公室工作人员反映,从20日夜里到21日上午,太原市地震局接到成百上千个电话,大量的市民致电市地震局询问有关地震的情况,几部电话都快被打爆了,来电一直都没有停止过。21日一早,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不同渠道对地震传言进行了辟谣后,来电量明显减少了很多。

针对“地震谣言”引发的社会恐慌情绪,山西省主要领导要求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平息谣言,确保社会稳定。各市、山西省地震局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持续播发澄清信息。与此同时,山西要求公安部门迅速查出“地震谣言”来源,依法采取处理措施。

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首先欢迎今天参加访谈的嘉宾毛寿龙、单光鼐!想必大家一定很熟悉了。

毛寿龙:大家节后好,元宵节快乐

网友“58.68.*.*”:得永远醒着,花那么纳税人的钱不是用来养猪的

毛寿龙:醒着的意思是,政府其实是没有上下班时间的,也不应该有节假日的。对于任何可能的事件,政府都应该保持足够的警惕。

主持人:昨天山西发生“等地震”事件,我们人民网昨天也进行了网上访谈。今天访谈的题目是“政府,您得永远醒着”,强调的是政府新闻发布的及时性,因为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提出了应对突发事件“黄金四小时媒体”的概念。请问嘉宾,在类似地震这样敏感的事件中,政府部门应对的延迟是否情有可原?政府部门现在的应对是否得当?

毛寿龙:从我们的高标准严要求的角度来看,政府部门这次反应可以说是比较延迟的。但是,到六点之后,政府还是及时发布了消息,稳定了社会情绪,没有让此次突发事件转变为社会危机。在目前的情况下,与过去相比,已经很有进步了但还是有很多经验教训可以总结

主持人:毛教授,我看到媒体上写,您认为山西对“地震谣言”的处理做得很好,“政府没法防止谣言,但没有让此事转变成社会危机事件,没有产生很严重的后果,已经挺不错。”但不少网友称官方反应太慢。您能否详细谈下?处理得好指的是哪些方面?

毛寿龙:1.理念上,能不能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2.制度机制上,能不能让政府能够第一时间就做出及时的反应?而不要一定由谁,通过什么复杂的程序?3.能不能有更为快捷的方法,第一时间告诉人民,这是谣言,没事?

反应太慢,可能是一部分人的看法。在我看来,在几个小时里,政府作出快速反应,至少在当前情况下,已经比较及时了。当然啊,改进空间也是很大的。

其实,政府面临几个难题:1.地震本身属性问题,很难预告,也很难发布消息。2.地震很少,大家都缺乏生活的经验。即使政府有啥反应,有消息发布,老百姓其实也很难适应,不知道怎么办好。3.政府在法律上掌握了发布地震信息的垄断权,但实际上在电话,短信和网络时代,政府不可能垄断信息。4。最近的很多事情,让大家对地震很有印象,一旦风吹草动,就可能引起集体恐慌。因为这些因素,政府目前比较难以处理好这个事情。对政府的挑战是比较大的。从得知消息,然后确证消息,我估计,政府比老百姓的优势有,但也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快了,不准确,慢了,会导致一些恐慌的后果。要权衡,也是有难度的。

单光鼐:延迟是肯定了的,因为谣言造成涉及到千万人的大事件,政府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应该深刻查找自己的原因。何况一月份还发生过类似事情,这些事情都是值得思考的。《山西青年报》报道的情况说,15号以来就有相关传言,但相关部门没有及时进行有效地澄清和权威说明,导致传言在山西流传了差不多一个礼拜的时间,到21号凌晨又发生这种事情,这不是“黄金四小时”的概念,而是一个礼拜的问题,所以,延迟是肯定的,相关部门有很大的问题。

网友“举家食粥”:嘉宾老师好,我们知道不久前山西当地发生4.8级地震,而这时政府再进行地震应急预案的检查和演练,请问这样合适吗?这是一个明智的政府该有的行为吗?

毛寿龙:还是比较明智的。山西历史上,地震不多,但也不少。所以,进行必要的演练,尤其是在有小地震的情况下,是必要的。当然,我们平时演练比较少,因此而引起人们联想很多,这是我们需要避免的。今后要有更多的演练,这样,就可以避免很多无谓的联想的问题

网友“常德赌徒”:新浪脖友丁锐secret提问:成为“辟谣者”的地震局如何承载公众安全?

毛寿龙:所以,地震局,只是科学上有优势,信息发布如果以科学为依据啊,就只有它有发布权。但是,地震局向医生一样,地震就像疑难杂症一样,医生对于疑难杂症,不可能承载啥,地震局对于地震,也没有啥好办法。但是,没有医生,疑难杂症更没希望,只好等死了。没有地震局,我们对地震更没办法。所以,还是要好好善待地震局,多多投资地震局。如果大家对地震有足够的重视的话。

网友“万里浪”:毛老师,您好:是不是各级政府对于新兴媒体有惧怕心理呢?为什么政府不用微博、手机短信、QQ群来对突发事件做出第一时间,权威的发布者呢?这其中是否与中国的政治体制有关还是中国人的特质有关?

毛寿龙:微博,目前刚刚开始,用的人不多。QQ,也有很多人不用。手机现在比较普及。国外,一般用收音机,电视。收音机,国外比较有用,但国内似乎用的不多。我想,这都是发布信息的方式选择。和政治体制啊,中国人的特点啊,关系不大。但和我们政府的习惯,人民使用通讯方式的习惯有点关系。政府一般来说比新潮的人要慢一些。在这方面,我们国家的政府,好像比国外很多国家的政府,可能还要新潮一些,在使用新兴技术方面。国外使用收音机,我们的政府已经习惯于网络了。好多消息,都是通过短信发布的。

单光鼐:这一两年通过和一些官员接触以后,我发现他们对新兴媒体确实感觉比较茫然,不知该如何应对,有时甚至会产生一种恐惧情绪。而另一方面,他们也确实不知道使用这些东西,可能是因为不太关注,对网络舆情知之甚少,所以导致他们在新兴媒体面前要么没有作为,要么很迟缓。我认为这未必与我国的体制有关,虽然从现阶段来看,对某件事可能有这样那样一些联系,但总体来讲,这两方面是最主要的。

主持人:刚才有网友提到山西河津市曾发生4.8级有感地震。此后,有网民发帖指出,当地地震局1月22日曾在媒体上辟谣说不会有破坏性地震,结果却发生地震了。而当地地震局则辩解称,网民之所以质疑,是因为没搞清楚“破坏性地震”的概念,而此次河津地震不属于破坏性地震。有评论说,纵观“等地震”等诸多群体性事件,我们政府发布的信息,得不到公众的信任,该是我们这个社会为诚信缺失付出的一项惨重代价。但倘若这一课我们不能有效地补上,仅继续凭借面上的夸夸其谈,代价肯定还将更大。嘉宾对此有何评价?政府应对突发事件最重要的应当注意什么方面?

毛寿龙:1.政府用的词汇和人民用的词汇不一致,这说明政府和人民沟通不够。这说明,政府和人民需要加强沟通。现在网络时代,人民说话的机会多了,这是政府和人民沟通的好机会。从中政府应该反思,自己的用语,尤其是专业术语,要不要让老百姓知道,如果老百姓会有误解,就需要作出很好的解释。

主持人:转新浪博友秋水明的一个帖子:人民政府永远要醒着,是为了服务人民的职责而醒。有关信息的不透明将导致谣言。面对现实,信任危机确实存在,如何改变?

毛寿龙:政府和公众之间的信任关系,需要考虑几个方面,一是政府和公众之间不要有隔阂,这需要有相当频次的沟通。二是政府和公众之间,要有一个平等的关系。如果政府总是处于不相信人民的状态,认为告诉人民真相,就会天下大乱,人民也就不会相信政府。如果政府一直不告诉老百姓啥,一旦有所告诉,人民也不会相信政府。三是,如果政府和人民习惯上相互不信任,那么要重建信任关系,就需要有一个过程。四,这个过程很简单,就是政府要相信人民,要把人民该知道的都告诉人民,广泛的信息公开,让人民对政府的信息公开习以为常,而且会形成自己的经验性的判断。政府说一点,人民就知道了很多,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政府说一点,人民会联想很多。一旦联想很多,就会有很多小道消息,谣言,继而发生地震谣言,大家都上街等地震的事情。

政府对此事要有充分的负责任的态度。态度诚恳,政府就可以争取主动,获得人民更好地信任。一旦有事,就先推卸责任,规避责任,不是最好的选择。

单光鼐:是的,上个月下旬就发生过类似事件,当时当地的地震局用是否是破坏性地震这种玩概念的方式把事情搪塞过去了,我想这首先是缺乏一种思考。为什么这么讲?因为不管地震也好,其他事情也好,政府发布的信息都得不到公众的信任,这是公众对政府缺乏基本的信任,公信力太差导致,应该琢磨怎样提高公信力;第二,提出概念以后是否足以消除百姓的疑惑和质疑,我认为这需要做切切实实的工作,比如你搞演习,也应该给百姓讲清楚,为什么要这么做,否则的话,一旦公示不周到,百姓肯定会产生各种疑惑和传言,这都是可以理解的事情;第三,老百姓已经产生传言和问题以后,应该正面直接地做出回应,而不是躲躲闪闪,这是很重要的,你要用你的专业知识有针对性地对这个问题进行回答;第四,你要对群众提出的不准确的说法给予明确的反驳和澄清,从时间概念上来看,我想我们的相关部门是不是还在过年,还没有从春节长假里面恢复过来?面对突发事件还缺乏应有的态度。造成了这么大的混乱和恐慌,政府部门不能用上班不上班来搪塞,而要有时间概念和时间压力。

网友“骑羊放狼”:请问毛教授,您认为突发事件时,政府在多长时间内处理算是及时的?

毛寿龙:这要看情况。事情的复杂度,发展的速度,政府响应的级别,人民反应的级别,都有差异的。山西这个事情,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和真的地震相比,也就是大家上街没有睡觉。

当然,因此而出现的可能的问题,也是可能存在的。1.交通瘫痪和疏导的问题。2.可能的社会治安事件。3.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的保障问题。对发生的时间,我想,政府首先要确保的是法律与秩序,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其次,是事件本身的处置问题。第三,是后续的一系列的问题。

主持人:转新浪博友丁锐secret:我国的应急机制有没有针对类似这种情况的规定?如果有,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应急机制的失效?

单光鼐:我们的组织结构决定了什么事都要等待上级的指示,这从很多突发事件里面能看出来,大家都在等指示。这个谣言可能最早从街道里面、从村里面就发现了,也有人往上报,但这可能和春节搅和在一起,就给贻误了,我想可能是这两方面的原因。

网友“举家食粥”:毛老师,我们知道如果公民进入的场域,政府不进入,就会出现公民宁愿相信传言,也不愿相信所谓真相的怪象,在这种环境下,您认为政府该怎么做才能改变现状?

毛寿龙:和陌生人相比,我们相信政府更多一些。毕竟政府是有公信力的。否则,政府就不存在了。但和熟人相比,我们更愿意相信熟人。地震谣言,一般都是我们相信的熟人传播的,所以,我们就会相信传言。而政府不可能进入熟人圈子,所以,这个现状很难改变。

过去熟人圈子小,所以,发生的问题不会有很大的公共性。但是现在的问题是,通讯技术的发达,使得我们每个人都认识至少500个人以上,很多人手机里都有1000多个号码。而且相互密集相连。一旦出现熟人的传言,很容易突破小圈子,进入公共领域。而在这个领域里,熟人的机制替代了生人的机制,我们有熟人的信任,而少了生人的防卫机制。产生问题,也就势所必然了。

主持人:目前山西要求公安部门迅速查出“地震谣言”来源,依法采取处理措施。请问嘉宾,对于引起社会恐慌的事件,是否需要分清以扰乱社会秩序和不当谋利为目的恶意造谣,以及在不明真相情况下老百姓为自保的传言?两种情况会造成性质和处理结果上的不同。去年的杞县钴60案,政府在一个多月失语的情况下,导致全县人民恐慌出走,事后杞县警方抓捕了5名转帖事故留言的网友。有评论认为,在这样的突发事件中,政府更需要反躬自问,勇于面对和及时克服工作中的阙失面。“等地震”事件里,也出现了点不开网站、电话打爆的情况,居民只能用手机、微博来互相询问。

单光鼐:我认为首先要搞清楚一个问题,这么多人上了街,可能大多数人都是传言者,也是信传言者,如果不是建立在这个基本认识上,要真去抓,或许也会抓出几个有问题的,但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呢?就像上面评论里说的那样,我们的政府首先应该反躬自问,勇于面对工作中欠缺的地方。老百姓找不到你,地震局网站打不开,电话也打不通,这说明信息缺失很严重,而且这种传言都传一个礼拜了也没人敢于澄清,这都是政府的问题。造成信息的不对称的原因正是因为正面的声音太少,或者说根本没有,等大家都上街了你才说是谣言,那不晚了吗?我认为老百姓信传言这件事是情有可原的,这一点必须分清楚,故意破坏社会秩序的造谣和老百姓信传言上街是两种概念,不能轻易说他们就是造谣者,这与政府失语有关,不能混淆处理。

毛寿龙:这个谣传,如果是有预谋有组织进行的,那肯定要精确打击。如果只是小孩玩火扔了一个火柴头,点燃了一座山,那就只好免于处罚了。当然,如果是承认扔了一个烟头,烧山了,是需要承担法律后果的。至于后来,一棵树传到一棵树,风过来,把火种吹到其他地方,则是没办法的事情。不必处罚。

电话不通,网站死机,这说明,这两个渠道的能力建设不足。政府需要检讨一下。政府在四个小时里失踪了,连个消息都没有,这需要政府好好反思一下。即使是后半夜,值班总是有的。

网友“小马过河”:毛教授,您好。政府的领导干部,首先也是普通人,科技对地震的预测能力使他们的心里也没底,事前说有地震吧,万一没有会被骂死,事前说没有吧,一旦有了就会被搞死,怎么说也不对,索性把地震局电话线拔了,政府噤声,大家一起等着地震,没事了出来表个态,马后炮被骂的程度也远小于前两者,这就是政治,政府的领导也应该有懂黄金4小时规则的,但是两害权衡取其轻者,利益使然。您同意我的观点吗?您认为应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呢?

毛寿龙:很有道理。这是选择的逻辑。但是事在人为。不同的人,有些人的选择,可能就不是这样。但他们所冒的风险就比较大

网友“牛博资深五毛”:嘉宾好!如果官方刚辟谣就震了,怎么办?或者像76年唐山那样,隐瞒不报,最后酿成惨祸,又怎么办?现在地震没办法预测准,又怎么能预测肯定不地震?既然这样,政府有什么权力辟谣?

毛寿龙:相对来说,政府有点优势。就像对于疑难杂症,医生比我们有优势一样。

网友“有一说一”:毛教授您好,政府如何能做到及时又权威的信息发布第一人呢?

毛寿龙:对于地震,政府其实没啥好做的,也就是支持专家做点研究。建筑啊啥的,做点检查。地震后,做点减灾工作。预防啊,防止后,都谈不上。准确发布信息第一人,更是奢望。

话题:



0

推荐

毛寿龙

毛寿龙

50篇文章 13年前更新

北京大学政治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主任、行政管理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制度分析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政治理论与政策分析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政府管理与政治发展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文章